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枚英俊的老灵魂抖落生命的碎片,清点人生

2016-07-19 豆瓣纸书 九久读书人



保罗·奥斯特,曾被称为侦探卡夫卡,或布鲁克林的村上春树,用现在的话讲也是个斜杠老男人:小说家/诗人/翻译家/剧作家/导演。

 

村上春树在布鲁克林见到奥斯特,自陈“以前我就想入非非,以为奥斯特可能是个相当高明的乐器演奏家”,于是向奥斯特印证从他的文章里感受到的音乐性。奥斯特否认了自己会乐器,但说自己的小说是边设想作曲边写的,于是村上后来在文章里写“我没打中也没打歪”(悻悻脸……

 

2008年,已经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库切和奥斯特第一次见面,不久后便写信给奥斯特建议相互通信,以“激发彼此的火花”,这些火花四射的坦率信件后来也结集成书了。

 


他迷住很多人的杀伤力自然不止因为他的颜。(可是捧着这本书在地铁上为什么大家都在看他的脸!)作家、评论家们沉迷于他的元叙事、互文性、后现代技巧,也爱拆解他藏在小说里的真实人生之谜。

 

比如说,他究竟怎么开始写作的。至少有两个版本的真相或故事:一个版本是八岁的时候因为身上没有带笔,错过了请喜爱的棒球明星签名的机会,“如果你的口袋里有支笔,总有一天你会想要去用它的”,于是他成了个作家。

 

第二个版本是一种猜测, 1982年他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回忆录《孤独及其所创造的》被认为记录了他的写作原点——“如果我不快点行动,他的整个一生将会随之消逝。”似乎是因为父亲之死,他通过这本书、通过对孤独的不断体认,打捞了沉默的父亲的人生。

 



虚实交错,你如何从这些叙事中捕捉到一个真实的奥斯特?他似乎总是写着自己,不断在作品里做着“你是谁”的思考:


有时候我有种感觉,我正在同时书写三四个不同的人,每一个都清晰,每一个都是其余几个的对立面。


然而也许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奥斯特。对此,他自己终于在《冬日笔记》里做出了完整又简洁的表述: 


因为你对自己从何而来一无所知,很久以前你就决定假定自己是所有东半球种族的集合,部分非洲人,部分阿拉伯人,部分中国人,部分印度人,部分高加索人,无数交战的文明在单个身体里的熔炉……你有意识地决定成为每个人,拥抱你身体里的每个人以便成为最完整、最自由的自己,因为你是谁是一个谜,而你不相信它会被解开。

 



《孤独》出版30年后,63岁的他在《冬日笔记》里全然坦露人生。以记事以来的全部感觉资料,他写下了生命中所有擦肩而过或迎面而来的死亡(他死于车祸的狗、死于心脏病的父母、死于肺炎的外公、死于渐冻症的外婆、被奶奶杀死的爷爷……),写下创下北美手Y纪录的少年时期,困窘的青年时期,在巴黎的浪荡生活,21个家的记忆,失败的婚姻和伟大的爱情(他对现任妻子的爱简直要从纸页间溢出!)。


下面这个视频里,保罗·奥斯特讲述了自己对《冬日笔记》格外珍惜的情感。 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m0312m6jdg7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他如此坦率,写下了所有不堪的事、应该挺身而出却无所作为的遗憾事,写了恐慌症,写了性病,写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,写了以为自己再也不能写作的境况,以及如何从看别人跳舞中获得了重新写作的能量(而他的父亲就在那夜死去),写了一个有着“惊人之美”的妓女如何读起了波德莱尔,而他“希望波德莱尔从坟墓里坐起来聆听”……

 



他在书中引用了儒贝尔的话: “人必须可爱地死(如果可以的话。)”此后他写道:“最终很可能没有比可爱更伟大的人类成就,无论那终结是否苦涩。”

 

这几乎是一篇抛弃了所有叙事技巧的谈话。他在生命的冬天向你毫无保留地抖落下记忆的碎片,清点一生。如果你曾经真诚地希望听听某个过来人聊聊真实的人生,哪怕你不善言辞、周围是更不善言辞的长辈们,你或许可以打开这本书,毕竟他是个“掌握与自闭人沟通艺术的终身专家”。

 

他写着自己,用第二人称,你,而你总会被唤起与之相仿的澎湃记忆。

 


《冬日笔记》现已在豆瓣独家首发

目前包邮,并赠送精美书签

长按下方二维码,立即购买



也可以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直达



长按二维码可以识别关注


—九久读书人—

专注外国文学,分享文学风向

微信号:book_99read  |  微博:@99读书人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